联系我们
电话:0532-88957968
学院资助要闻:春风化雨七十载 资助奋进新时代——机电学院2020年度资助工作纪实
发布时间:2021年01月14日 16:03

春风化雨七十载 资助奋进新时代——机电学院2020年度资助工作纪实

前言

学院成立学生资助工作认定小组及122个班级(专业)评议小组,顺利完成2020年度资助专项工作:518名困难生库动态认定和调整,24名建档立卡免学费发放292名国家助学贷款上报,15名新疆籍学生资助金发放;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第一时间完成3名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帮扶,15名受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学生资助,111名学生疫情流量包补贴。学院6人获国家奖学金,6人获省政府奖学金,93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,12获省政府励志奖学金,348人获国家助学金,8人获“爱心一日捐”,12人获新生特困补助2020年度学院累计受助学生超2000人次,累计受助金额超过400,努力实现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”的目标,做到精准资助,暖心育人。

高擎资助力量,护航青年理想。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、暖民心工程,事关脱贫攻坚,事关社会公平。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学院积极主动作为,严格按照省教育厅、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疫情影响学生的资助要求,坚持全年不断线,用“做宣传”“送关爱”“强保障”“育人心”四条线,织密织细学生资助保障网。

【拉紧政策线,织密宣传网】

做好政策宣讲带头人,提升资助工作实操力。2020年度学院资助工作人员参加线上线下培训2次,开展资助类宣讲6次,内容涵盖国家本专科资助政策、院校专项资助政策等。创建资助宣讲团及家访团,发挥朋辈教育优势。聘任校县结对志愿者为2020级资助宣讲团,在新生入学及9-10月宣讲月期间,定额完成宣讲任务。创建寒假朋辈家访团,1对1完成线上家访及资助宣讲任务。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,构建“网络+资助阵地。大力开展“塑文明之风,铸诚信之魂”诚信主题教育活动,扎实推进“非法校园贷”防范主题工作,学院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资助政策宣传视频、原创文章,通过班级群、QQ空间、朋友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广泛宣传。

【盯紧疫情线,织密关爱网】

学院学生资助工作认定小组制定周密方案,全面谋划和部署好新学期学生资助的各项工作,同时面向学院贫困生发放《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家庭经济情况影响的调查问卷》,各年级全面谋划和落实好疫情防控期间年级重点工作。

2019级开展了“一生一策,暖心育人”工作,依托师生“连线”活动一对一全面排查886名学生,对家庭经济情况受重大影响的学生做好备案。重点关注12名建档立卡、2名低保户学生、1名身体残疾学生。2018级推进“精准大数据”模式,对全年级102名家庭经济困难生全覆盖摸排心理、学业、生活现状。主抓疫情严重区、贫困区、农村地区、边远地区学生。2017级打造了“一政策两平台多发力”模式,通过QQ、微信、学习强国等渠道搭建“阳光心理”和“困难帮扶”两平台,形成强大合力,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情感关怀、职业规划等全方位关爱帮扶。2016级构建“12345”模式:“1对1”帮扶,求职、深造两条线指导,三位辅导员24小时服务,QQ、微信、电话、官邮等四个途径宣传,建立辅导员-班长-就业班长-舍长-党员五层关注网。

【完善日常线,织密保障网

学院在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上,进一步完善资助范围,调整资助机制。以“奖、助、贷、勤、减、免、补”为主要工作内容,利用大数据分析、实地走访方式,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,把建档立卡、低保、特困补助、残疾学生作为“困中之困”;学院获资助项目重点立项1项,一般项目立项4项,资助育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,实现资助工作全年不断线,资助工作年级全覆盖,2020年受资助人次同比增长113%,受资助金额同比增长135%。     

【打通培优线,织密育人网】

学院资助工作由单纯的“输血”转变为既“输血”又“造血”,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和需求,学院精心设计育人方案,涵盖学业发展、心理帮扶、就业创业、技能培训、创新实践等方面。一年来,学院涌现出一批优秀励志典型,其中刘冰桀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葛泉志荣获山东省“爱心之星”称号,王毅杰、刘为向、杜言博、任月浩、潘炳麒等20余名机电学子获省级优秀毕业生校十大自立自强标兵、青科好班长、十佳团支书等荣誉称号,并分别被山东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中国石油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推免录取;另外,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率99%,多数就业于中石化、中铁建工、万华、豪迈、歌尔等大型企业;升学深造率达34%,多数被华东理工大学、山东大学等“985”“211”重点院校录取,以实际行动彰显社会责任感和服务他人、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。

在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,鼓励机电学子积极投身科技创新,参报国内外各项创新竞赛。2020年,学院科技创新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共计213项,其中国家级一等奖9项、二等奖8项、三等奖21项,省级一等奖25项、二等奖64项三等奖86项,参赛获奖人数达1000余人次。